4月份,国内铁合金市场从总体来看,持续维持良好的运行态势,一些品种的“货紧价扬”现象较为明显,交易较为活跃,部分商家囤货惜售,更加剧部分紧缺合金的价格一路高走。
那么,在“五一”节后,整个铁合金市场走势如何?据一些商家及业内人士分析预测,仍将延伸4月份的走势,尤其是普通合金,继续平稳趋好,价格高位运行;部分特种合金价格小幅波动,但无大碍。
在4月份,国内铁合金市场中的铬系、硅系、锰系等普通合金市场继续升温,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扬。如铬系合金市场价格始终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,4月底,一些地区的高碳铬铁价格涨至15900-16700元/基吨;在上海市场,高碳铬铁市场报价为16200-17000元/基吨,浙江地区低碳铬铁(C25)价格为24000元/基吨,微碳铬铁(C6)价格为26000元/基吨,一直处于上升通道。硅系合金市场亦持续看好,价格走强,目前的硅铁(75#)市场报价7600-7900元/吨,且现货资源紧缺;硅锰市场报价11500-12000元/吨,高碳锰铁(65#)价格11800-12500元/吨,中碳锰铁(FeMn75C2.0)价格16500-17500元/吨。
相比之下,特种合金市场不如普通合金市场那么走旺,在4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周,锦州地区钼铁市场报价27.2-27.3万元/吨,交易一般;钒铁市场报价17-18.5万元/吨,五氧化二钒98片市场报价15.5-17万元/吨。钨铁市场相对平稳,如在上海地区的钨铁价格大都为16.3-16.35万元/吨,在其它地区的价格在15.8万元/吨,有的报价16.5万元/吨。
业内人士认为,5月份国内铁合金市场走势总体趋稳,部分普通铁合金市场还将趋暖,价格走高,特种合金市场呈现分化现象,价格波动。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:
一是五月份钢铁业对铁合金需求依然较为强劲。红五月依然是钢市旺季,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间,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普遍升温,价格明显上扬,如螺纹钢、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急剧上涨,促使钢厂产能释放,一批中小型钢铁生产厂家加大建筑钢材的生产力度,对硅铁、硅锰、钒铁等铁合金的需求呈增长态势。此外,铬系不锈钢产量也将继续增长,1-2月份的铬系不锈钢产量增长27.6%,预计今年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20%以上,对铬系合金的需求强度不减且增强。
二是部分铁合金资源供给偏紧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。在国内一些地区,硅锰、铬铁等合金资源较为紧缺,供不应求的矛盾凸现。而目前由于煤电告急,一些铁合金生产厂家相继减产停产;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省份的大部分铁合金生产厂家,要求其在奥运会期间加强环保工作,预计一些高耗能、高污染企业将被限产或停产。加上落后的铁合金产能加紧淘汰,63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炉、3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和精炼炉等,都将在年内淘汰。因此,后期铁合金产量必将继续减少。今年1-3月份,全国的铁合金产量为414.07万吨,增幅14.60%,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9.8个百分点。而随着钢材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上涨,钢厂盈利能力增强,其对铁合金的购买能力必然增强,因此在一些普通铁合金资源紧张无法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,市场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。
三是巨大的成本推动动力支撑铁合金市场价格高位运行。近来,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,焦炭、煤、电、油、运等价格持续攀升,今年对铁合金限制类企业生产用电加价0.05分/千瓦时,对淘汰类企业生产用电加价0.20分/千瓦时。再有,铁合金矿石价格居高不下,如最近45%钼精矿报价4050元/吨度左右。钨精矿价格仍在小幅上涨,目前达到8.3-8.7万元/吨。铬矿、锰矿、五氧化二钒等原料的价格再现普涨局面,而且资源紧张,由此使铁合金生产厂家面临巨大成本压力,从而导致铁合金出厂价格的继续上调。
四是国际铁合金市场价格在不断上涨,高位运行。今年以来,国际铁合金市场也在快速升温,价格持续高走。如在4月份,全球硅铁市场价格上涨,目前欧洲市场硅铁均价为1225欧元/吨(税后),环比增加55欧元/吨,预计未来数月还将进一步上涨,5月合同价格至少将超过1300欧元/吨。在美国市场,4月硅铁价格已经高达1680美元/吨,而3月份只有1515美元/吨。国际市场铁合金价格的一路高走,国产资源出口价格也同步上升。4月底,中国硅铁出口均价1550美元/吨(FOB),到日本出口价格为1525美元/吨(CFR)。今年1季度,日本从中国的硅铁进口同比增5%,韩国从中国的硅铁进口量也有所增加。出口形势转好,出口数量增加,加剧市场资源出现紧张状态。
业内人士认为,鉴于上述诸多因素,将支撑5月份国内铁合金市场价格的高位运行。不过,后期市场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,尤其是一些价格涨势较为强劲的铬系、硅锰等合金,不排除出现波动、盘整的局面。时下,一些厂家、商家见行情看好,惜售囤货心理加浓,市场报价也很混乱,如果市场价格在短期内不能涨到预期的高度,囤货的厂家、商家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,为急于出货,回笼资金,很有可能降价销售,对市场稳定产生负面效应。对此,仍需厂家和商家引起高度重视。 |